学校首页

学院新闻  
校级优秀团队 首页 > 师资队伍 > 校级优秀团队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介绍

2016年08月31日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历史沿革。我校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承担学院材料类本科生的材料基础课程以及全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普通化学的教学,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制备原理与工艺、材料表面与界面、仪器分析等10 余门课程,具有“基础性强、专业门类广、学生人数多、受益面大”的特点。

(2)人员构成。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5 名任课教师,其中教授1 名,副教授3 名,讲师11 人;具有博士学位12 名,硕士学位3 名; 40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1 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73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团队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持续性发展。

(3)建设成果。教学团队带头人郝凌云教授,多年来从事材料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材料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出版《视光材料与应用技术》、《复合材料英语》等专著。郝凌云教授为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教育系统第七届“师德先进个人”。 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及江苏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获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将于2011年12月赴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团队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教学工作研讨会、师生座谈会、观摩教学等一系列活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经过几年的培养和实践锻炼,2008 年团队青年教师李新华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杨晓莉获得多媒体课件大赛奖。教学团队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仪器分析》被评为校级双语课程,《金属材料学》、《高分子材料》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4)目标定位。 以打造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坚持将材料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在教学上严谨、科研上进取的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二.教学改革特色

(1)团队特色。团队任课教师阵容强大,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科学合理,师资配置适宜,完全满足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理工科化学课程的教学。本团队的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强,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学生评教结果优良。该团队的新老教师团结合作,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交流、讨论和改进,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知名度高的课程体系。

团队实施 “三位一体两结合,促成两个转化” 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即教学单位、科研团队与专业学科点三位融合为一体,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成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题材,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基础课程教学,夯实了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同时教师又可以将科研中的创新思想、研究方法和化学学科前沿性的、交叉性的研究内容充实于课堂教学,这样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及科学研究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是我校材料类人才培养基地的依托,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强有力资助,配备的任课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并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开设普通化学基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承担多门课程,授课本科生覆盖面大。可见,该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3)课程特色。课程结构优化。经过2010年新版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课程内容之间的划分与衔接更加完善,尤其是理论课与相关实验课的时间安排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环节,钻研基础理论教学规律,引入现代材料科学知识内容,为学生打下厚实的基础。精品化、名牌化建设。教学团队承担的课程中有2 门校级精品课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2门校级优秀课程(金属材料学、高分子材料)、1门校级双语课程(仪器分析)。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的材料类专业人才的要求。

(4)创新性改革措施。教学团队以材料专业为依托,在创新性改革中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一体化,与“材料学”学科建设相呼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专业实验室,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团队成员担任本科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学习和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坚持材料科学前沿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立主攻方向,有意识调整学习的侧重点。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5)实践教学特色。以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为指导,实践教学的设计采用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设计思想。主要的措施有:问题式学习模式---鼓励大家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项目,培养学生研究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中的特殊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注意调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改进、充实和提高实验设备、手段。实验教学体系是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巩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去生产企业的实习、参观,理论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实施密切结合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化为材料工程师,侧重材料开发应用、材料改性和材料加工,培养符合本科教育学业标准,“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主要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以及侧重在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技术开发、指导和经营管理的工程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其培养类型应不同于“研究型”和“技能型”。

三、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教学团队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团队以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育人爱岗高素质的师资梯队为目标,建立和健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战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学校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加大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聘请高水平的教授、海外留学人员来讲学,提高育人水平。有计划的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进行访问或者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科研与教改。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和教改研究,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专长。通过教改立项,让青年教师独立承担课题,锻炼青年教师;鼓励教师教学科研结合,以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支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建设教学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精品课程。在材料化学和材料科学基础等校级精品课的基础上,加强提高教学水平,逐步使其建设成为市级、省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学和教材。跟踪和搜集国际学术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环境,我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材料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同时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不断丰富与完善教材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坚持科学务实原则,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专业教材体系,使之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开拓性,同时根据教材的变化及时调整相配套的习题与实验、学习指导书的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强化教学方法研究,及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和协作性学习”的转变。

5) 实验室。继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成功开展大学创新计划项目的基础上,继续举办并相继开展其他类似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电话:025-81688926邮箱:clxy@jit.edu.cn
CopyRight©2016,All Rights Reserved